领导招商之我见 My Opinion on Leaders’ Effort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vatar

IMG_20200328_092839.jpg

我在这里所指的领导招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带头赴外地开展招商,二是领导转介绍招商引资项目,通常是投资方主动找到领导,让领导引荐给有关的部门或单位。

领导招商曾一度成为某些地方的一种招商方式,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积自己近20年的招商经历以及招商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我只想谈一谈自己的心里话。

领导带头外出招商,有点像古时的御驾亲征,其目的就是,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以此来鼓舞士气。古时的皇帝亲征不过是做做样子,皇帝真的能横刀立马,披荆斩棘?倒是皇帝的安全、生活起居、吃喝拉撒,还有战事的请示汇报等等,成了前线将士们劳神的事情了。将士们又怎能放手去博,一心杀敌?倘若有不懂军事的皇帝或者亲差大人瞎指挥一通,岂不更是一场灾难?

作为一国之君,应似象棋中的将帅,稳坐中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掌握大局,把握趋势,至于如何用兵取胜,那就交给将军们来谋划。

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应把招商引资工作交给懂经济有招商经验的下属来完成,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限,设定一定底线,让他们尽心放心去招商。领导不是不出面,待到领导出面去同投资商洽谈,那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了,是确定最终的合作条件,比如土地价格、税收优惠等政策。

可很多地方采取的领导招商方式,却是一种形象工程。一点也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便提出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等大企业集团,把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当作主战场。随后,地方领导便带着招商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真有点御驾亲征的样子,也有点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势。为了照顾领导在外的生活,专门有一个班子的人员负责,而为了招商取得实效,领带脸面上过得去,手下的人便紧急调度在该发达地区的项目信息。寻关系找门路,也要找个当地的有点实力的投资商同领导见见面,邀请一下,甚至象征性地签订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以表示领导招商取得了一定成效。至于那个框架协议,那个项目,过后便无人问津了。

领导外出招商,下属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车票、酒店、接站、考察、宴请、象征性签约,以及会谈时要准备的会场、桌签、致辞、主持词等上面,而忽视了来招商的根本。这种领导带动外出招商的形式,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捡了芝麻漏了西瓜,甚至是本末倒置。

再谈一谈领导转介绍项目,通常是投资商要来某地投资项目,先通过关系找到某地的某位领导,让领导安排有关部门来联系对接。可这本身就有问题,投资商来当地投资,当地政府求之不得,怎不会高接远迎。之所以通过领导来转介绍,就是项目本身就有问题,比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新能源项目、电子商务项目,或者要求政府特许经营的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是低税收或者无税收,而且国家还要给予补贴,投资商就是盯着国家的扶持资金来的。

这样的项目介绍给招商部门,招商部门明知项目不可为,可领导交办的又不能直接说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陪着投资商考察、座谈,甚至还要签署框架协议,可到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在介绍项目的领导那里,不能说项目不行,又不能说行,左右为难,浪费精力时间。好项目不会去找领导,找领导的项目不是好项目,我们都总结出经验来了。倘若一年里隔三差五全是领导介绍来的这种项目,岂不是劳民伤财,身心疲惫,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也就麻木散漫,没了干事创业的精神了。

王文涛,现任黑龙江省省长,此前任济南市委书记,他的招商经验一度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成为各地学习的生动教材。记得他曾对负责招商的领导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我给你们介绍的项目,你们要研究一下,行就谈不行就不要勉强,不要以为是我介绍的,你们就有所顾忌;有时我对介绍的项目也不了解,你们要好好分析其可行性。

王文涛有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招商引资经验,深知招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他一语中的,也直击要害,也避免了形式主义,也难怪济南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IMG_20200328_092704.jpg



0
0
0.000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