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切都只是,關於自己


pixabay

人大概是在十七八歲,經歷了青春期迷惘與懵懂之後,開始建立自我。

從那之後,慢慢地,自我固化,故事開始從追尋自我,轉向我跟世界的關係,我怎麼存在這世界的問題。越到後面,問題越是現實:我該選什麼職業?選什麼伴侶?選什麼城市定居,選生多少孩子,選存多少錢,選投資什麼,選孩子上什麼學校學什麼才藝...

慢慢地,忘記自我是什麼樣子。

但自我其實都在,只是你慢慢忘記,因為生活慢慢穩定,你與世界的互動也慢慢固定,不太需要去意識到自我,不太需要去調整自我。

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有時候,你還是得面對自己。在一些沒想到的時刻。

例如投資。投資其實是非常personal的事情,不同個性的人,投資的邏輯跟採取的行為都會完全不同。有時候是透過投資來了解自己。今天幣又跌了,轉財運還沒轉成,下跌就是一種考驗,你決定下一步做什麼,你在這過程中對於心情的掌控,都是從你這個人的特質而來的。像我就是追高,但不太殺低,屬於抱到歸零無辦法有怨尤的那種。


pixabay

又例如養孩子。

我後來發現,養孩子的過程,慢慢你會發現,其實不是"他"如何如何,而是"你"自己如何如何。

生活裡,跟人相處不愉快有衝突,通常很容易可以透過將他者妖魔化,來合理化自己,避免心理上還要調適或面對自己可能的問題。但當這個對象是孩子的時候,你很容易會意識到(如果沒有,那太不應該,有點太自我了),其實這裡沒有"他",因為這個"他",就是你創造出來的(好吧,確實很容易可以怪另一半合作生產的人,但你也有五成股份啊)。

罵孩子,真的是他錯了嗎?或是他真有錯到讓你罵這麼激動嗎?

其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情緒帶著走而造成:對於自己管教失敗的無力感,對於自己命令不被執行的沒面子,看到自己潛意識裡厭惡自己的影子...

孩子就是上天給自己再一次的修行機會。修行就是要面對自已。過程很不舒服,誰喜歡一直挑戰自己,但最後果實會是甜美的。


結論:人漸漸成熟漸漸老之後,開始忘卻感覺自我,往往某些事情讓你不得不面對,這都是大好良機重新來看看鏡子裡的自己,不要忘了,那一個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會犯錯也會有情緒。千萬別任性地忽略,習慣性怪別人,最後,你的世界將只剩下你自己,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啊。



0
0
0.000
3 comments
avatar

看完之后,感觉刘大美女可以和令狐冲论一论
嘿嘿!
把剑术理论融合到你这个论断中,会更有意思
我只知道这么浅的,不能进行深层次探讨,遗憾一下

0
0
0.000
avatar

友哥有慧根!確實,很有金庸的感覺,劍術至頂其實也是面對自己😆

0
0
0.000
avatar

Congratulations @deanliu!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Hive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You received more than 136000 HP as payout for your posts and comments.
Your next payout target is 138000 HP.
The unit is Hive Power equivalent because your rewards can be split into HP and HBD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board and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in the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To support your work, I also upvoted your post!

Check out the last post from @hivebuzz:

Hive Power Up Month - Feedback from Day 7
0
0
0.000